9博体育最新“八万人”真的有八万个位置吗一起来看看农田里长出来的体育公园早在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前夕,上海市体委就提出建造万育馆的申请,同年获准。1960年3月1日动工兴建,完成了练习馆打桩任务后,工程暂时搁置,直到1972年,上海市体委提出重建万育馆的报告获得批复“同意”。
1973年春,停顿了13年的体育馆工程重新开工,于1975年9月建成,命名为上海体育馆。因容纳观众数量达到1.8万人,因此被上海人亲切地称为“万育馆”,简称“万体馆”。
上海体育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建筑设计专家魏敦山设计,并由我国自行施工建造,在设计中采用了新结构、新材料、新设备,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,完成了多项技术革新,如高塔式新光源卤素灯广场照明、电动活动看台、电动反板式篮球架、彩色吸热玻璃等,所有材料和设备均由国内自己设计生产,充分体现了“独立自主、自力更生”的精神。
1976年,即竣工次年,上海体育馆承办的首场比赛是国际乒乓球友好邀请赛。1979年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,上海体育馆被评为上海的伟大建筑成就之一。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在此举行,1984年上海体育馆承办第十届亚洲女子篮球锦标赛,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首次举办洲际体育锦标赛。
1988年7月1日“世界建筑日”前夕,上海体育馆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43座优秀建筑之一,和上海游泳馆一起被列为全球范围建筑史上的成功之作,首次载入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出版的《世界建筑史》这一权威著作,这标志着我国当代体育建筑走向了世界。
2021年8月,新建的徐家汇体育公园综合馆面向社会征集新馆昵称,“万体汇”独占鳌头,“万体汇”的命名体现出了上海市民对于上海体育馆“万体馆”这个昵称深刻感情。
为迎接1983年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在上海召开,市人民政府于1981年5月批准兴建上海游泳馆,游泳馆与已建的体育馆及规划中的体育场保持一定距离,可分可合,使三者形成一个体育中心建筑群。
在此前上海体育馆规划设计过程中,市规划院对基地的扩展与发展条件进行研究,使整块基地扩大四分之一,达到35公顷。
因此,可将原来馆、池、场按一字形顺序排列,改为馆、池、场三足鼎立布局,规划保留大型体育场用地,并可配置必要的附属设施。这就基本形成了“上海体育中心”的整体概念,而上海游泳馆就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。
上海游泳馆建成后,首先迎接了1983年9月第五届全运会的游泳、跳水、水球等项目的比赛。1984年举办国际跳水邀请赛。1985年4月,举办第四届世界杯跳水赛。该馆也是市游泳队、花样游泳队、水球队的主要训练基地,并承担水球、跳水、花样游泳3个项目的业余团队训练。此后上海游泳馆承办多项国际重大赛,并屡获包括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内的多位体坛名人赞许。
1989年,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之际,上海评出“十佳建筑(1949—1989)”和“建筑精品(1949—1989)”,上海游泳馆都位列其中。
1992年,上海市为承办1997年第八届全国运动会,决定兴建一座8万人规模的体育场。由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,体育馆和游泳馆的先后落成,新建的上海体育场必须紧靠天钥桥路和斜土路。
为此,设计方采用空间组合环境设计手法,使体育场的中心对称轴与万体馆的中心对齐,在总体空间上形成一条贯穿东西的主轴线。
同时,为充分反映大型体育场建筑特点9博体育官网app下载,设计力求将完美的建筑艺术与先进的建筑科学技术相结合,高低起伏的马鞍形乳白色半透明“膜结构”屋顶,与下面支撑的白色框架浑然一体,新颖的形式、轻巧的材料,既能遮阳、挡雨、抗风,又与周围的万体馆、上海游泳馆和谐统一。
体育场当初是按照国际奥委会举办赛事主会场观众容量8万人的标准来设计规划的,在后续实际施工中,进行了调整,缩减了观众席位,设置共6万个座位,但这个“八万人”容易“叫得响”的俗称延续了下来。
“馆、池、场”,上海市民记忆中的上海体育“三件套”,经过精心改造升级之后,正和徐家汇体育公园一起,焕发出新的活力,承载起新时代城市体育地标的新使命。